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育科在第16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分论坛——2017年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及产品交流会上表示,就推广钢结构建筑来说,政策再好,措施再具体,没有消费者认可,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有政策还要找准方向 胡育科说,大力发展钢结构的方向在哪里?一些地方、企业并不十分清楚,钢结构作为比较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得到社会、政府广泛关注和重视,一些钢铁资源大省把扩大建筑用钢量和培育新产能、新动能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应该点赞。但是,不是什么地方、什么工程都适合钢结构,发挥地方优势、扩大应用空间和领域才是推广钢结构的原动力。此外,还应该依靠科技与创新、发挥工程示范和带动作用。
胡育科认为,应打破以往按照工业与民用建筑或重钢、轻钢、空间网架等类别对钢结构的划分,要按照钢结构在建设市场推广、应用领域将钢结构细分为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建筑、钢结构住宅、钢结构产品四类建筑产品。
重推广还要抓住机遇
有资料显示,2016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4亿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6.69亿平方米,竣工面积10.61亿平方米,建筑业正逐步走出低迷、慢慢回暖,表明了中央稳增长方针正在发挥主导作用。2017年上半年,仅京津冀经济总量即达3.82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以上。
胡育科认为,良好的态势,为推广钢结构建筑提供了四个机遇:
一是绿色发展的机遇。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是当今社会最大关注点。推广钢结构建筑,实际上推广的是高效工业化生产模式,推广的是低碳减排绿色施工方式,推广的是资源充分利用的建造形式。未来工程建设中都将是优先推广、优先选用结构体系,关键是钢结构企业必须依靠成熟配套的技术、产品体系做支撑。当前正在进行的环保督察,钢铁企业和建筑业首当其冲、感触颇深,这就倒逼企业不得不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装配式建筑推广的机遇。抓住政策机遇,从当前装配式建筑推广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的三种体系看,钢结构是建筑竖向结构最成熟的技术,钢结构竖向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抗震性好,成熟的连接工艺,与轻质复合墙板相匹配,成为装配式建筑中最具创新优势、具有推广价值的建筑体系。
三是新一轮经济建设机遇。在经济特区、自贸区实践基础上,新一轮经济发展核心轴,转向以产业集群为支撑,打造一批体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创新驱动、产业支撑、协同发展的城市群,是当前国家新区设立、转型的主要特征,必然拉动建设投资规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是绿色建材推广的机遇。仅2016年以来,国家提出的大力推广绿色、新型建材的文件不胜枚举。钢结构是与绿色建材、部品最佳绝配的一种体系。新型轻质复合板材、墙材,不可能再沿用现浇、笨重的主体结构。必然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国家鼓励和推广以工业废弃物、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等原料,经过无害化工艺生产的新型复合绿色板材,与更轻牢固、抗震的钢结构体系相配套,“钢结构+绿色建材”是装配式建筑的新机遇。
欲做强更要夯实基础
毋庸置疑,当前推广钢结构住宅的短板就是与之配套的“三板”的连接与材质、性能等问题,这是体现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品质、功能、施工方便和造价的关键。
哪种体系在结构、板材、管线集成时做得最好,直接关系钢结构建筑质量和成本,而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是与专业配套、系统集成的行业、企业合作,打破行业、企业间的壁垒,互惠互利。
胡育科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做强的基础条件:
第一,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钢结构企业已经形成。产业的集中度提升,市场逐步向规模大、技术实力强、人才相对集中、市场信誉好的集团企业倾斜。
第二,一批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钢结构工程影响巨大。以港珠澳大桥、“天眼”、北京新机场等为代表的钢结构工程成为钢结构建筑靓丽的名片,为全社会认知钢结构建筑带来良好契机。
第三,一批新领域、新市场对钢结构的应用已经起步。如桥梁钢结构、城市市政桥梁、钢结构住宅、新农村建设和立体停车库(场)开始积极采用钢结构技术。
第四,一批钢结构企业建筑集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住房城乡建设部通过在钢结构行业开展施工总承包资质试点,增加了钢结构企业对外合作的机会,拓宽了钢结构企业逐步成为装配式建筑舞台的“主角”的机会。
拓市场重在技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育科认为,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应重视以下问题:
首先,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从政府层面的政策、措施都已经非常到位,利用好政策、激发企业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对钢结构企业来说,不能单纯依赖政府的政策扶持、补贴来推广钢结构建筑,“等、靠、要”违背市场规律和市场公平法则。钢结构企业必须适应消费者需要和市场趋势,研发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的钢结构技术和建筑产品体系业。
其次,依靠专家的技术支撑。技术研发和创新,必须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各方面建筑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团队和技术资源共享的作用,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好的钢结构建筑,必须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共同智慧的结晶,经过专业的论证和科学的检验检测,推出成熟可靠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经得起时间考验、对得起子孙后代。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用来说,宣传、舆论很重要,但产品性能、技术、质量更重要。
再其次,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企业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企业家更是稀缺资源。钢结构企业家要加强对新市场、新领域的研究,了解未来市场需求的企业才有美好未来,企业间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展互惠合作,携手发展。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互联网+钢结构”有机结合,依托市场大数据和信息平台,运用BIM技术、程序软件等技术手段,提高钢结构制造水平和精细化生产的创新能力,实现“创新—研发—应用”的无缝对接。
最后,形成产业链协同环境。积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每一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都会带动数十个行业、100多个门类建筑部品构件的生产企业,涉及上千家配套产品应用,这对相关行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管理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据胡育科介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新近承接了两大工作: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的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研究梳理工作;
二是牵头负责国家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联盟钢结构分盟工作。
胡育科表示,协会将依托相关部门的支持,不辱使命,做好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工作。